ChatGPT上线快半年了,Google搜寻为何还没完蛋?

文:程世嘉(iKala共同创办人暨执行长)

ChatGPT上线快半年了,当初全世界一堆人说Google搜寻要完蛋了,然後下图是截至今(2023)年四月最新的搜寻引擎市占率,数字说明了一切。

显然Google的核心「搜寻」并没有遭到破坏,妥妥的。

图片来源:作者提供

ChatGPT和OpenAI真正要打的是另一场战争:创造一个新的AI使用生态系。这个战场包含部分的搜寻在里面,但并不是单纯的搜寻。

经过这麽长的一段时间验证(其实也只有半年),大家终於了解语言模型的强项完全不在於提供精准正确的资讯。现在各种让语言模型能够提供精准资讯的努力,看起来就好像麦可乔丹去打棒球一样,很别扭,调来调去总有不对劲的地方。

在两个月前的一个podcast访问当中,我提到Google搜寻引擎的设计理念,从一开始就是让使用者最快找到有用的资讯,尽快把使用者送到他该去的地方,而不是逗留在Google。当年与简立峰博士在讨论一些搜寻的专案时,也都是秉持着这个设计理念「赶快把使用者送走」。

这与ChatGPT是完全不一样的使用情境,对於OpenAI来说,真正重要的是使用者会花多少时间在ChatGPT的聊天室里面,最好是永远不要离开,待在聊天室里面完成所有的任务。

这也是为什麽OpenAI很早就赶紧喊出ChatGP Tplugins,而现在使用者也终於可以开始用了。OpenAI的目的是打造一个新的使用者生态系,让使用者集中式地把时间花在ChatGPT涵盖的生态范围当中。

说到底,所有的数位商业大战,既是生态系的战争,本质上也永远是争抢「注意力」的战争,数位技术或是AI再怎麽进化,这件事情不会改变。

而OpenAI采取的是完全不同的切入角度来抢夺使用者的注意力,OpenAI并没有想要去打已经结束的搜寻战争,OpenAI希望的是未来人们可以跳过搜寻,只要靠着ChatGPT的广大生态完成任务就好。

毕竟我们每一个人之所以需要搜寻,也是为了需要完成某项任务。可能是要联络餐厅订位、查找地图路线、获得工作上的知识、或是看看最新的新闻。

而完成这些任务的入口,目前已经被Google搜寻垄断,Bing虽然整合了GPT-4变成了BingChat,但这样直接拿大炮对准Google打,并没有撼动Google固若金汤的城池。

在数位的世界当中,抢注意力的方式,不是用一个长相一样的入口把人潮拉过来,而是自己去开一个全新的入口来吸引人。OpenAI意识到ChatGPT因为爆红而开启了这样的一个新入口「跳过搜寻」,现在急的是创造出生态系,才有机会形成网路效应,把使用者黏住。

而Bing比较像是在打一场已经结束的战争。

那麽Google在Google I/O 2023上面展示的新搜寻引擎介面呢?不也急着把Bard整合进去,广告主看到新介面也一片譁然,觉得Google要大改规则,SEO这个产业要完蛋了不是吗?

我的看法是:如果东西没有坏掉,那就不要去修理它。

Google搜寻以目前来看,并没有遭遇任何生存危机,我看不出Google有任何急迫或强烈的动机,要去惊扰自己会一直下蛋的金鸡母。

所以我认为Google I/O的展示画面看看就好,如果Google真的做出那麽大的动作来立刻改变整个搜寻页面,那就是真正的搬石头砸自己的脚,资本市场肯定不会给Google好脸色。

Google有会下蛋的金鸡母,可以拿着傻傻的Google Bard跟ChatGPT一路耗下去,慢慢建立起自己的AI生态,一步一步把OpenAI逼退。但OpenAI并没有会下蛋的金鸡母,来支持无限制烧钱的ChatGPT。

当OpenAI无法很快证明ChatGPT自己能变成一只会下蛋的金鸡母时,危机就会渐渐产生,资本市场会开始迟疑,募资会变得更加困难。所以在这场AI火拼大战当中,我很早就认为OpenAI最好的结局,就是赶快卖给微软,因为微软有无限的资金可以跟Google一拼。

而Sam Altman之所以会急於想训练出AGI(通用型人工智慧),可能也是为了在渐渐不利的赛局当中,让AGI以现在我们(以及他自己)意想不到的方式,扮演一个全知全能的AI神来破坏Google在网路的霸权。

不然再拖下去,OpenAI最後也就变成了微软的DeepMind,拥有最好的AI技术,但是本身并没有营利和规模化的能力。

这场AI大战,接下来还有一波又一波的高潮。

本文经程世嘉授权转载,原文刊载於此

0 0 投票数
Article Rating
订阅评论
提醒
guest
0 Comments
内联反馈
查看所有评论
0
希望看到您的想法,请您发表评论x